有一位挺挑剔的老领导,平时喜欢看书,不怎么看影视剧,唯独对《非诚勿扰》情有独钟,他觉得,求婚就像一面多棱镜,总能折射出人性的许多方面。他们那代人的婚姻基本没有选择,通常是身边人热心推荐,见上几面后,就谈婚论嫁了。看到电视上24位女嘉宾,老领导一定在想:我那时要有这么多的选择,该有多好啊! 我对孟非印象不错,总能不咸不淡地点中穴位,至于那些姑娘更多的是在表演,好像不是自己找人过日子,而是岳母娘一般地挑挑拣拣,反倒是男嘉宾们心怀诚意,当然也有给自己或公司做广告来的。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,都有一种婚姻状况:剩女们总是很优秀,而男光棍往往条件都很差,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是一种经济学现象,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写过一篇文章,专门从交易学角度分析择偶观,大体是这样的。
现在把男人和女人都分为ABCDE五种档次,假定A是最优的,然后以此类推。分析的前提为,女的只能找和自己一样或者强的。那么,现实的情况是:A男想找A女,以及BCDE女,总之都可以;B男呢,则找B女或CDE女;一直到E男,通常情况只能找E女了。女人呢,情况刚好反过来。E女的选择最多,可以找ABCDE男,而以此类推,A女的选择最少,她只能找A男。
根据这样的经济学分析,我们不难发现:剩女和光棍的出现,都是因为选择问题。越是优秀的女人,比如说女博士、大美女、企业家等等,在这个攀比的社会,她们的选择其实很小。比她们优秀的男人确实有,但是稍加犹豫,机会就没了,因为BCDE女们,更有危机感,更加不择手段,而A女们自伺优越,往往把工作放在首位,成为剩女也就不奇怪了。
至于光棍们,能选择的余地就更少了,剩女们可以降低条件,而他们没车没房没地位,如果再没有相貌和青春,那么只能独守空房了。在中国西部农村,这样的人特别多,我们可以回顾一下《非诚勿扰》,几乎没有任何一位这样的男嘉宾,不是怕灭灯,而是连登台的资格都没有。
乡村有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例,比如兄弟俩娶一个媳妇,或者找有点残疾的姑娘,为什么寡妇们好找?就是因为存在这样一支庞大的光棍队伍。同样的道理,拐卖妇女这么有市场,也是因为贫穷,因为穷而不择手段,这是我们都应该反思的。
八十年代初,铁岭的二人转剧组到中原演出,路经某地,被人截住,两个女演员给扣下了,去报案,派出所也不管,还说风凉话:“用用嘛,过几天还给你们就是了。”讲这件事的那位著名大叔,一直到今天,都不去那地方演出,就是因为其中一位女演员,是他当时的女朋友。